新的科技帶來新的展演與表現形式,也對藝術家群體產生改變,從單一個人創作走向跨領域群合作。
科技藝術在當代從跨域實驗到開放文化,呈現出公民參與和數位轉譯的重要趨勢。透過迷因、開源文化、NFT等新興形式,科技藝術不僅促進社會對話,挑戰著傳統藝術界的界線與觀念。
NFT和臺灣藝術家的akaSwap平台推動藝術創新,以生成式NFT和公益計畫打破傳統界限,同時描繪了未來元宇宙時代中的數位身份與資產價值。
當Web3、區塊鏈、AI等技術逐步成熟,元宇宙世界逐步建立,全球經濟由實體競賽逐漸延伸至虛擬世界中,經濟模式開始從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,實踐一個「自由」的經濟樣貌。
美國科技巨頭的登高一呼,讓元宇宙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,身為新科技研發及應用的領頭羊,歐美企業投入大量人力、物力與研究,以元宇宙為概念來開發產業應用,跌跌撞撞的過程雖不乏失敗實例,但也有精彩的成功範例。 對中小企業居多的臺灣而言,即使沒有足夠的資源複製其做法,但仍能從中汲取經驗,找到可為企業帶來好處的可行方向。在業界專家眼中,臺灣或亞洲企業與歐美的最大差距不在科技力,而是嘗新的積極性。
在新科技應用領域,亞洲往往是歐美市場的追隨者。但元宇宙改寫了這條定律,仍處在方興未艾的萌芽期就吸引各方搶進,無前例可循的亞洲國家也因而能跳脫歐美觀點,以不同的方向探索元宇宙的可能性。
元宇宙的目標,是將現實的一切「對映」至虛擬世界。一個真實的人,在元宇宙中能有數位分身(digital twin),使用的金錢是「同質化代幣」(fungible token),亦即虛擬貨幣;購買的資產則是「異質化代幣」(non-fungible token, NFT),例如數位藝術、音樂、影片及遊戲商品等。
Web3和元宇宙真的會改變現有的商業模式嗎?要想掌握趨勢、開拓新商業疆域,所有產業都須儘早展開布局。